网友称塔图姆布朗皆非超巨!格威辩护:他们前七赛季两进总决+1冠
莱利:我不会为没有续约巴特勒而道歉 那一切都过去了&祝他顺利
莱利:希罗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希望他能够终老热火
戈登称雷霆每回合都犯规约基奇!切特:犯规裁判会吹 这是季后赛
Skip:追梦小动作频频&堪称历史最脏球员 你说有人针对你?真可笑
Shams:库里目前基本只能接受治疗 我认为他最早G6才能回归
体育资讯5月9日讯 今天,媒体人付政浩在社媒上谈到了CBA和NBL一些情况,表示CBA这两年渴望卖队的那几家俱乐部到处询价却难觅接盘侠,此外河南男篮退出了NBL。
付政浩微博原文如下:
民营职业体育俱乐部日益式微已成大势所趋。杨鸣指导近期直言辽篮作为民营俱乐部在追求球员时很难和国企俱乐部竞争,这番扎心的大实话引发热议。我看还有不少网友对CBA民营俱乐部的诉苦嗤之以鼻,动辄就说“不想干就退出,你不干有的是企业想接盘”云云。但我了解的一个现实情况就是,CBA这两年渴望卖队的那几家俱乐部到处询价却很难找到接盘侠。
过去,这些CBA民营俱乐部的母集团不少都是从事房地产行业或属于房地产产业链条的一环,贴钱搞体育不仅能提升企业商誉,更重要的能在拿地方面能有优惠政策或直接获准开绿灯,所以民企大手笔投资体育充满干劲。这几年经济下行,各俱乐部母集团都在艰难转型,已很难给俱乐部大规模输血,俱乐部需要自我造血独立求生。
至于“娘家人”地方体育局本身也是清水衙门,全运会年份或许能咬牙开出高额奖金和训练津贴,其余年份能给点体彩推广经费已属有心。至于“民企玩不转、让国企兜底”,不少省份的国企现在也是一门心思聚焦主业,遇到需要履行国企社会责任时也只肯兜底保民生、保就业,给体育兜底不在这一范畴内。
不仅CBA的民营俱乐部生计日艰,就连运营成本更低的NBL俱乐部也动不动就会消亡。最近,2025年NBL联赛报名截止,老牌球队河南男篮果然如此前传闻那般没有报名。随着河南男篮退出,NBL联赛新赛季只有9支球队参赛,其中香港金牛还是特邀球队,这比NBL参赛队伍最多的一季(2009年)少了一半球队。NBL联赛的俱乐部每隔几年就消亡一批,如果从2004年开始算起,NBL这些年消失的俱乐部早已超过20家。
NBL球队大多分布在我国中西部地区,不少都是人口大省,涵盖了超过6亿人口,但却不足以支撑NBL球队的持续运营。去年陕西信达因为母公司信达地产的资金链紧张而无力参赛,申请保留一年NBL注册资格,但如今一年期满,信达男篮依旧无力回归,信达地产债台高筑、债务纠纷起诉书犹如雪花般积压了一地。这支NBL昔日的冠军球队注定也将走上消亡的道路。
河南赊店老酒男篮退出NBL也早就征兆。2024年12月河南省篮协换届后,河南赊店老酒篮球俱乐部官方账号发布重磅檄文《十问河南省篮协》,言辞十分激烈。从那时起就传出消息,赊店老酒未来可能不会继续投资河南男篮了。河南赊店老酒篮球俱乐部由赊店老酒的母公司南阳永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持股55%,河南省球类运动中心持股45%。
据我了解,河南省体育局球类中心和河南省篮协此前曾试图再找一个企业来投资充足俱乐部,从2024年年底到2025年5月接近半年的时间,愣是在省内找不到有实力且愿意投资职业体育的企业,大环境之差由此可见一斑。在万般无奈下,河南省球类中心和省篮协4月底曾来京向中国篮协说明目前的窘况,中国篮协同意河南男篮保留一年的注册资格,这意味着河南男篮找寻新投资人又多了12个月的时间。
河南有近亿人口,河南济源也是中国篮协授予的全国最早的一批篮球城市之一,每年CBA发布的球员白皮书都显示,籍贯为河南的CBA球员数量总是高居CBA前二,本赛季河南籍球员有42人之多,仅次于辽宁籍球员(43人)。但人口多并不代表职业体育发达,泱泱中原大地始终无法持续供养一支男子职业篮球俱乐部。
回想当年河南宏力男篮在2003年获得甲A(CBA的前身)次年的参赛资格时,该队每年只有60万元的赞助费,这点钱用于运营CBA球队犹如杯水车薪。万般无奈下,在河南省体育局的协调下,河南宏力男篮被王兴江在2004年以800万元收购,此后以河南仁和男篮的名义征战CBA。但从2005-06赛季开始,王兴江因为和河南省体育局产生矛盾,开始筹划将球队搬迁到仁和集团总部山西。因为河南省体育局当初没有在合同中约定不允许球队跨省搬迁,2006年9月篮管中心同意河南男篮搬迁到山西并和王兴江旗下的NBL球队山西中宇合并,这就是如今的山西男篮。就此,河南丢掉了自己的CBA参赛资格。
2006年,河南省体育局另建一支河南男篮并开始重新征战NBL联赛,在这一过程中,因为河南缺乏愿意持续投资职业篮球的大型企业,俱乐部最早的投资人济源钢铁也在此后退出,赊店老酒则是从2012年投资俱乐部至今。而随着赊店老酒和河南省篮协产生矛盾选择不再征战NBL,河南省短期内难觅接盘侠,这才无奈缺席本赛季的NBL联赛。
今年NBL联赛只有9支球队参赛,其中8支是中国篮协注册球队,除了文一等少数俱乐部资金相对稳定外,不少俱乐部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若能在年底的全运会上帮助本省体育局拿到不错的名次,或许还能靠奖金续命几年。即便未来CBA扩军,就以目前这些NBL俱乐部所展示出的投资实力,短期内在CBA或许只能吊车尾。
以上就是当前中国职业篮球俱乐部的投资情况。经济繁荣时,民企烧钱搞体育充满动力,前些年不少民企的大手笔投入让国企都咂舌,首钢当年面对其他球队给巴特尔开出的400万年薪(最终签约价超过了400万)明确表示无力匹配。但随着大环境发生变化,民企战略收缩、资金链日益紧张,国企投资的稳定性优势得以彰显。
球迷们固然盼着俱乐部能慷慨投资、持续大手笔引援,但站在整体大环境来看,民企自顾不暇,民营俱乐部式微已不可逆转。球迷们所谓的什么“你不愿意干有大把企业等着干”这类的情绪化表达其实并不符合实际情况,球迷们看看自己身边的实际情况就已了然,无需过分苛责自己的主队。如今杨鸣直言民企俱乐部无法和国企俱乐部竞争,希望球迷对辽篮宽容一些,说的其实都大实话。
中国职业篮球属于大文娱产业的组成部分,大文娱属于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离不开经济基础的筑基,至于经济基础如何已不言自明。最直观的一点就是,过去各省的大型企业都出于企业的社会责任来大力支持体育,但如今你所熟知的这些大型企业有几个肯为职业体育掏出真金白银的?哪怕是那些站在风口上的新兴产业的头部巨鳄,对体育这类高投资低回报、甚至可能长期亏损的不赚钱生意避之都唯恐不及,何来“你不干大把企业等着干”一说?